孔 子
望 之 儼 然 | 即 之 也 溫 |
聲明:本頁資料或有取自網路資源者,
如有不妥,請不吝來函告知.
本傳 | 論語 | 相關文獻 | 教材教法 |
對比思想 | 孔門弟子 |
何氏曰:“魯論語二十篇。齊論語別有問王、知道,凡二十二篇,其二十篇中章句,頗 多于魯論。古論出孔氏壁中,分堯曰下章子張問以為一篇,有兩子張,凡二十一篇,篇次不 與齊魯論同。” 程子曰:“論語之書,成于有子曾子之門人,故其書獨二子以子稱。” 程子曰:“讀論語:有讀了全然無事者;有讀了后其中得一兩句喜者;有讀了后知好之 者;有讀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程子曰:“今人不會讀書。如讀論語,未讀時是此等人,讀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 曾讀。” 程子曰:“頤自十七八讀論語,當時已曉文義。讀之愈久,但覺意味深長。” |
二.相 關 文 獻
孔子傳略 | 中國孔子 | 論語各國譯文 | 相關文獻圖庫 | 儒學詞典 |
儒家思想發展史表解 | 孔子的鬼神觀 |
論語是一部孔子與弟子及時人的對話錄。從一問一答中,處處流露出孔子觀機逗教,因材施教的人師智慧。孔子在教學上曾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強調的是導引式的教法,此教學過程中,學生必須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教師再予以適時點化,使其茅塞頓開,疑釋惑解。萬世師表循循善誘的教學典範歷歷在目,如果在論語的教學上,教師只重知識的傳遞,將學生視為容器,一味填充輸入,豈不與孔子的教學大相逕庭?與孔子啟發引導的教學用心背道而馳?孔子若地下有知,想必也要慨然而嘆了! 蘇格拉底式討論法,提供一個活化論語教學的方式,且與孔子教學的內涵相符,示圖如下:(取材自<思考技巧與教學>,張玉成著) 以<述而篇>二十六「釣而不綱」說明如下: 教師將班上同學分為甲乙丙丁四組,各依圖示內容中的職屬分別提問及答辯。例如: 甲組生提問:孔子為什麼要「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教師此時請某組生回答) 乙組生提問:「釣而不綱,弋不射宿」或者「釣而綱、弋而宿」各會對生態造成什麼結果?如果這兩者行為中有一為正確?如何將此正確行為付諸行動並喚起他人的共識? (教師請某組生回答) 丙組生提問:丙組生提問的內容主要是依據某組生回答的內容再提出不同的意見及答辯內容,促使師生有另一思考問題的方向。 丁組生提問:丁組生可依他組生答辯的內容,要求其提出理由證據,可提問如下:你以何證據支持你的論點?你的證據真實性有多少? 經由蘇格拉底式的發問,學生學會留意事物的訴求、證據、結論、現存問題、應用、結果、觀點……等。使紙上的論語文字成為可觀可論的議題,使教材內容深化廣化。教師於學生提問答辯完成後,再提出一己之見供學生參考。此教學方式促使學生在學習中思考,養成「學思並重」的能力,活絡了教學的氣氛也賦予了論語現代生命。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