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2日 星期六

論語




論 語 目錄







《 論語 》簡 介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儒家學派創始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對中國思想文化的發展有极其深遠的影響。   

孔子的祖先本來是宋國的貴族,后因避宮廷禍亂而遷居魯國。孔子的父親是一名武士,雖躋身于貴族之列,但地位很低。孔子三歲時,父親便死去了,他跟著母親過著貧困的生活。孔于年輕時做過“委吏”(管理倉庫)、“乘田”(掌管牛羊畜牧)一類的小官,魯定公時,孔子曾任中都宰、大司寇(主管司法,与司徒、司馬、司空三卿并列),魯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攝相事”,“与聞國政”(《史記‧孔子世家》),政治生涯到了頂峰。由于与當時主宰魯國政權的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家政治觀點不和,孔子离開魯國去周游列國,希望在別的國家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先后到了衛、宋、陳、蔡、楚等國,都沒有受到重用。晚年回到魯國一心一意講學和整理古代文獻資料,曾整理刪定《詩經》、《尚書》等,并根据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使之成為中國第一部編年体歷史著作。孔子講學,學生多達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論語》成書于春秋戰國之際,是孔子的學生及其再傳學生所記錄整理。到漢代時,有《魯論語》(20篇)、《齊論語》(22篇)、《古文論語》(21篇)三种《論語》版本流傳。東漢末年,鄭玄以《魯論語》為底本,參考《齊論語》和《古文論語》編校成一個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釋。鄭玄的注本流傳后,《齊論語》和《古文論語》便逐漸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釋《論語》的版本主要有:三國時魏國何晏《論語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論語義疏》,宋代邢晏《論語注疏》、朱熹《論語集注》,清代劉寶楠《論語正義》等。   

《論語》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丰富,是儒學最主要的經典。在表達上,《論語》語言精煉而形象生動,是語錄体散文的典范。在編排上,《論語》沒有嚴格的編纂体例,每一條就是一章,集章為篇,篇、章之間并無緊密聯系,只是大致歸類,并有重复章節出現。 



回本頁開頭
回古趣盎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